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中国机器人峰会】重磅嘉宾谭建荣: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将变成合作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10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人机共融,将成为机器人领域发展的新方向。“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也将从主仆关系变成合作关系”。谭建荣院士谈到。

此次,重磅嘉宾谭建荣院士确认出席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并作主旨报告,期待现场聆听谭院士的智慧之音。

谭建荣院士

谭建荣,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主任、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

上下求索:从机械工人到学术界泰斗

传奇转折。初中毕业后,谭建荣便进了湖州机床厂当工人。从未踏进高中大门,也没上过大学本科,31岁那年,谭建荣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这是一段传奇,也是谭建荣一生的重要转折——从普通的机械工人到机器人泰斗。

在与企业的长期接触中,谭建荣院士敏锐发现,国产机械产品之所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源于其开发周期较长。为了缩短这一周期,谭建荣院士决心找出国外实现“大批量定制”的奥秘所在。

反复论证,不断求索。谭建荣院士在国内首次提出并用软件实现了批量与定制相结合的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形成信息化的大批量定制设计制造系统,可实现大批量定制的高效率低成本设计制造,为解决设计个性化与低成本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保障。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爱好看书,无论文理,偶尔也写写诗歌。从机械工人到学术界泰斗,谭建荣表示支撑自己向前走的正是对科研和学习的热爱。

成果显著。谭建荣院士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开发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权12项。

学以致用:助力产学研用相结合

如何将几十年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工作经验与力学博士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如何将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如何将国家项目科研成果更好地为地方服务?这是谭建荣院士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在机器人行业追求学以致用,似乎不太容易,产学研用脱节的现状就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界技术方面成果转化率仅3%左右。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谭建荣院士带领团队成立了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研究中心。短短一年,中心团队已经与江苏省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

谭建荣院士研究并完成了“大批量定制”相关科研项目。该成果用于企业,不仅扩大了企业的产品种类,还缩短了企业的设计周期,使其达到了国际同等先进水平,企业产品也因此打入了国际市场。如以往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电梯设计方案如今4个小时就能完成。

“成绩只代表过去,即使是院士,主要任务仍是推进产学研发展,为实现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努力。”谭建荣院士表示。

人机共融:主仆关系还是合作关系?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一代机器人会越来越便宜,未来将走进中小企业的工厂,走进寻常百姓家,还将实现人机共融,变得更加灵活、更为智能。

我国信息化制造领域的前沿学者谭建荣院士表示,人机共融将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发力点,也是世界机器人领域研发创新的主要方向。而且,人与机器人将打破传统的主仆关系,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也将从主仆关系变成合作关系。”谭建荣院士谈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