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发布时间:2017-07-31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6月12日晚间,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达”)发布一则公告,公司及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4.05亿元收购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山智控”)100%股权。自此交易完成后,之山智控将成为新时达的全资子公司。
此公告一出,引起业界的纷纷关注。
而在结束不久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新时达、之山智控均是参会企业,分别作报告,参加了展览。中国机器人峰会作为机器人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始终致力推动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针对此次较受关注的新时达收购之山智控的举措,中国机器人峰会采访了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骏,了解背后更多的详情。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创新型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是新时达股份全资子公司。2003年新时达收购了德国Anton Sigriner Elektronik GmbH公司,分别在德国巴伐利亚与中国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把全球领先的德国机器人技术引入中国。
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业务涉及机器人控制器、驱动器、系统软件平台等领先技术,提供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的服务网络已覆盖中国31个省、市地区。新时达机器人适用于各种生产线上的焊接、切割、打磨抛光、清洗、上下料、装配、搬运码垛等上下游工艺的多种作业,广泛应用于电梯、金属加工、橡胶机械、工程机械、食品包装、物流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制造领域。新时达的运动控制与机器人业务营业收入2016年达到17亿元,已成为我国领先的机器人企业。
此次新时达并购之举,并非先例。新时达通过并购深圳众为兴、晓奥享荣、会通科技等一系列运动控制及机器人产业知名企业,与贝加莱、欧姆龙等全球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着力完善产业链,实现在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领域的全面布局,彻底贯通机器人产业链,成为国内机器人布局最完备的公司,新时达机器人业务已经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远程信息化”的完整产业链格局。
中国机器人峰会:新时达选择收购之山智控的原因与意义?
冯骏:
一是新时达出于延伸运动控制产品线,完善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系统产业链布局的考虑。新时达目前的主营聚焦于运动控制类产品与工业机器人,随着近年来公司对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系统业务的大力投入,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在运动控制系统产品方面,新时达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卡、运动控制器、机器人专用控制器、以太网总线及现场总线伺服驱动器、运动控驱一体机等运动控制核心部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之山智控以集成式伺服一体机、全数字智能型伺服、步进等运动控制单元为其核心产品,在伺服专机领域具有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数控机床、电力电子设备及印刷机械、包装机械等领域,尤其在针织机市场,相关伺服系统产品具有高性价比、稳定可靠、客户柔性化定制、系统服务口碑好等特点。经过持续的行业摸索和系统集成应用,在以电脑横机、针织袜机、电脑绣花机、圆机为代表的纺织机械以及数控机床等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并已形成较大的产业化规模优势。依托新时达的成熟总线技术,之山智控也将得以巩固原有市场领域优势地位,并实现新的细分行业突破。因此,收购之山智控的第一个出发点就是延伸产品线、完善产业链,并有效地做大产业规模。
二是新时达出于实现企业间在细分产品技术和市场领域优势互补的考虑。新时达目前积累了大量的系统集成应用技术和系统总线优势技术,在中高端伺服产品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能力和整体性方案解决能力,研发和营销团队较为完整,基于工业以太网总线及现场总线的伺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轴机器人及3C产品智能装备领域。而之山智控在伺服产品方面是以脉冲型单轴、多轴为主,尤其在脉冲型伺服业务领域集聚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化优势。
新时达与之山智控在各自优势核心技术上形成的合力将有利于运动控制系统产品的升级。在运动控制和伺服驱动领域,新时达的以太网总线及现场总线技术与之山智控性价比较高的专机伺服产品相互补充,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数控机械以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使运动控制的实时性更高、开放性更好,将直接推动运动控制系统产品的优化升级,使得产品性能和质量实现进一步提高,大大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提升企业的行业地位。
另外,之山智控针对客户个性化定制的技术优势也将有助于新时达适应运动控制行业客户需求,实现跨越式发展。凭借不断的技术经验和行业积累,之山智控已能成功地将运动控制产品和行业工艺经验进行定制化开发生产,建立了柔性定制的生产平台,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动,快速整合出满足各种新兴市场加工需求的专用伺服系统。通过之山智控的个性化产品技术优势,新时达将能快速适应新兴领域制造品种多、批量小、周期短、交货快的发展趋势,及时推出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专机伺服系统产品。
三是新时达出于企业间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协同效应的考虑。之山智控是一家专业从事伺服驱动器及其他运动控制系统产品研发、制造及销售业务的企业。其所拥有的“之山”品牌伺服驱动器,在以电脑横机、针织袜机、电脑绣花机、圆机为代表的纺织机械以及数控机床等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并已形成较大的产业化规模优势。
并购有利于优化新时达在伺服产品业务上的资源配置,充分挖掘之山智控的产品产业化、专业化及成本控制优势,与新时达以及所属其他从事运动控制系统业务子公司成熟的运动控制及伺服技术、整体性方案集成能力、渠道拓展等优势实现有效嫁接,充分利用之山智控成熟的行业专机市场与服务渠道,使伺服产品迅速实现市场的规模化和覆盖度,实现有效的行业延伸,进一步完善新时达在运动控制系统业务领域的布局,从而巩固及深化现有的产业链格局,进一步提升新时达在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力,提高公司的业务规模及盈利水平。
此外,新时达拥有从PCBA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完备体系,建有国家级的CNAS的自主实验室,各种测试设备齐全,工艺设施完备。而之山智控具有多机种研发、柔性生产制造能力,其在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因此,新时达完备的测试和工艺管理可以有效嫁接到之山智控的业务链中,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打造出更有优势的产品,进一步深化行业独特性,可以整体上提升其行业竞争力;而新时达也将充分内利用之山智控的产业化优势,将定制品和高性价比产品线转移到之山智控,充分发挥其柔性制造和低成本优势,满足多种客户需求。随着研发和生产的进一步整合,新时达将逐步打造起一个运动控制的研发和产业化平台。
中国机器人峰会:新时达机器人业务发展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怎样的优势?
冯骏:
新时达目前在运动控制类产品与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拥有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SCARA系列产品、机器人专用控制器、机器人专用伺服驱动器及驱控一体机、运动控制器/卡、总线及脉冲型各类通用交流伺服系统等系列化产品。新时达在机器人业务的开展中,采用了产业链的垂直化布局,即以核心控制、驱动部件与本体作为自主创新的起点,向产业链两端及外围进行有效延伸,致力于打造出一个运动控制与工业机器人从“关键核心部件—本体—工程应用-远程信息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如果说,2013年是新时达机器人业务发展的“元年”,那时的营业收入只有70余万元的话,那么经过了短短的4年时间,新时达的运动控制与机器人业务营业收入已经从2014年的8000余万元到2015年的3.5亿元,进而发展到2016年的17亿元,毛利额突破3.68亿元。今年,新时达在运动控制类产品与工业机器人领域提出的经营目标是自产机器人本体销量力争实现倍增,突破1600台,营业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从目前的经营态势看,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不大。
新时达竞争优势概括起来有四点:
一是核心业务的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工业机器人和运动控制系统产品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运动控制与工业机器人的物理层面由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设备层、工程应用等组成。新时达现有产品包括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SCARA系列产品、机器人专用控制器、机器人专用伺服驱动器及驱控一体机、运动控制器/卡、总线及脉冲型各类通用交流伺服系统、汽车智能化柔性焊接生产线等,已经贯通了工业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的各个物理层,打造起从“关键核心部件—本体—工程应用—远程信息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新时达的机器人产品能够适合各种轻重载荷条件下的运行,主要应用于焊接、搬运、切割等工序以及电子装备、轻纺家居等领域。
新时达在机器人和运动控制关键零部件方面,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人专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卡、以太网总线及现场总线伺服驱动器、运动控驱一体机等运动控制核心部件,不仅能够用于自主产品的配套,还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性能运动控制系统及机器人专用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机器人与运动控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新时达在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方面的汽车智能化柔性焊接生产线领域,积累了汽车车身装备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的丰富经验,同时拥有数字化工厂和车身方案规划设计等综合经验与实力,已向包括一汽轿车、长城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力帆股份、吉利汽车、广汽三菱、海斯坦普等众多知名汽车厂商以及零部件企业提供规模化柔性机器人生产线。
新时达已具备健全的工业机器人和运动控制业务体系,各产品互相协同,能够完善地为客户提供整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服务,拥有全产业链布局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是技术和研发优势。在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系统类产品领域,新时达拥有一支高素质研发队伍,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品基础及应用开发平台;同时掌握机器人的控制、驱动以及本体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
子公司众为兴先后自主研发运动控制关键技术(多轴插补技术、基于高速现场总线的运动控制技术等)、工业机器人及其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算法、机器人控制软件等)、伺服驱动关键技术(伺服电机矢量控制技术、位置、速度、力矩数字滤波控制技术等),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这些运动控制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众为兴多项产品、技术被评定为深圳市优秀软件产品、深圳市自主创新产品、深圳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另一子公司晓奥享荣的技术优势集中体现于三维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工厂技术两方面:(1)依托大量的项目经验,晓奥享荣在三维机械设计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标准与经验,可根据客户的产品特性制定出严谨的机械方案,通过精密的三维机械设计,使得客户产品各零部件的形状、尺寸、结构以及机械的运动方式等符合客户需求;同时历史积累的大量数据模板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成本,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力;(2)晓奥享荣作为国内行业里为数不多实施数字化工厂技术的企业,借助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依托多年的项目经验与技术沉淀,建立强大的数字化文件数据库,通过集成、仿真、分析、控制等手段,可为制造工厂的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使得生产线上机械装备、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实现整个生产线流程的无缝集成,达到最佳的利用率与满足生产的最大需求。
三是优质客户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挖掘,新时达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应。在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领域,新时达先后与富士康、歌尔声学、格力电器、比亚迪、康力电梯、东风装备、海立股份、开能环保、一汽轿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力帆股份、吉利汽车、广汽三菱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和稳定的销售渠道。
四是营销的渠道和网络优势。子公司会通科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伺服系统及其他运动控制类设备销售及服务的渠道代理商,也是日本松下伺服系统产品的全球最大渠道代理商。会通科技在国内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下游应用客户超过7000家,遍布消费电子装备、包装、印刷、轻工机械、金属加工等自动化设备以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且与新时达的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节能与工业传动类产品的目标客户高度一致。庞大的销售网络,有助于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中国机器人峰会:新时达在机器人业务方面未来具有怎样的战略布局?之后还会不会再有类似的并购计划?
冯骏:
在2016年初,为顺应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新时达针对性地在国际知名战略咨询机构的辅导下,制订出了有关未来机器人业务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了3C制造业(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整车制造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为三个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
在拓展市场的同时,新时达也将继续加强自主创新的研发体系建设,将机器人本体方面已攻克的负载/自重比优化、平衡缸小型化、驱动前置、中空手腕、关节模块化等关键设计技术;在机器人控制系统方面已研发的控制器、驱动器、逻辑安全板卡、通用板卡、外部扩展总线板卡等核心部件;在机器人软件方面已开发的基于示教器和控制器交互和控制分层设计的软件;在控制软件底层集中处理方面形成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包括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算法、高性能轨迹规划算法、机器人模型辨识、机器人负载辨识、动力学前馈、焊接寻位、焊接跟踪等底层控制算法充分运用到产品中去,使新时达成为行业内产品技术最具优势的企业之一。
在业务拓展方面,新时达在巩固和发展已于整车领域所形成的客户资源的基础上,拟将焊接、码垛等机器人产品进行相关延伸,目标市场关注于汽车TIER-1厂商领域、航空航天领域等;在巩固和发展已于3C领域所形成的客户资源的基础上,拟将SCARA、SD500-700型机器人产品进行相关延伸,目标市场关注于新能源动力电子产品制造、教育培训、食品加工领域等;在产品线上,将着眼于工程实现能力、视觉辨识、触觉力感、离线技术等环节的深化研究和实力提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在产业并购方面,公司将目光继续瞄准在三个方向:一是市场及营销能力强的,二是技术研发创新水平高的,三是核心部件、关键技术有代表性的。充分采用资本手段,强化业务发展,应当是包括新时达在内每个企业永恒的主题。
中国机器人峰会:您认为,机器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哪些方面?
冯骏: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逻辑,无法套用固定的发展模式。从新时达的角度看,机器人业务要做大做强离不开三个要素:
一是可靠的研发创新体系和持续的自主研发能力,尤其是在核心部件和本体上的自主创新,这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
二是资源的寻找和嫁接。有了自主创新,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寻找资源,通过资本的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将市场上其他诸如关键技术、市场渠道、关键部件、产业化能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等资源嫁接起来,形成竞争优势。新时达并购众为兴、晓奥享荣、会通科技、之山智控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三是对细分领域的把握和坚持。机器人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设备,但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抓住细分行业的需求点,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响应,才是机器人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有力市场支撑。从新时达的角度看,3C制造业(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整车制造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这样两个领域是值得去深耕细作的。
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并购、强强联合早已是常态,是整个市场发展的需求与结果。而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如火如荼发展下,机器人企业如何实现自强?机器人资源如何实现利用最大化?“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成为业界共识。所以,每一次机器人企业的重组或调整都备受关注,背后折射的更多发展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界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