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中国机器人峰会】亚龙教育陈继权: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和探究

发布时间:2017-07-31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5月17日,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召开九场专题性分论坛,在“机器人职业人才培养“论坛上,多位来自各大高校、研究院、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独到见解,让观众获益匪浅。


其中,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亚龙教育装备研究院院长陈继权作了《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和探究》的演讲,以浙江亚龙教育为例,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人才教育相关走向与趋势。


陈继权,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专注于“做学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所研究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各类院校和行业企业培训中心等,创造有效专利14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获得温州市首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荣誉。

以下是演讲全部内容: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共同讨论探索,我的题目是《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我会从两个方面为大家做介绍:一个方面是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培训;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亚龙提供的许多关于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与大家进行分享与交流。

 

亚龙一直以来围绕着“做学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的理念和思想,坚持为更多人带来技术与技能的使命。在“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背景下,由此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变革,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巨大,同时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在“做学教一体化”理念中,我提出:首先要有目标、方法、过程、评价,而这四点正好是可以灌输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思想里面。


第一,目标。目标就是制定我们未来是去做什么,因此我们的课程建设、专业标准、技术技能能力、专业认证等等都需要在目标里面要体现。


第二,方法。方法是怎么去做的问题,而怎么去做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培养,要考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哪里,这也是核心问题要表达的重点。


第三,过程。过程的核心问题是激励,如何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积极性,如何研究人文科学各个类别是否跟工业自动化进行怎么样的融合。


第四,评价。评价就是最后的结果到底做得怎么样。这时候要提到的是考核机制,目前我们通过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通过企业的评价、学校内部评价、外界评价等等方面进行考核,例如在企业里叫做PDCA,就是持续改进,要有可执行范围的目标,进行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形成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形成有体系的思想和理念。


同时,关于围绕职业能力的开发和评价,我们要考虑到,如何打破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更有利人才培养的环境,特别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要怎么样具备真实的生产性功能,同时能够整合学习性功能? 因为教育装备和真实的生产设备是不一样的,教育装备要考虑到教学和课程的植入,要让学生进行反复思考,因此不仅要设置故障,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提出来的是:教育装备要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源于企业、高于企业;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所以教育装备本身就需要具备非常高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各种要求都是远远高于真实的生产设备。


对于教育装备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需要由浅到深,由入门级到初级、中级、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我们的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考核装置,从入选2008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开始,再到目前遍及全国、全世界各院校的实训基地,再到现在走出国门,进入国际赛项标准;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副总理专门参观了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的亚龙杯金国自动化生产线赛项,表达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

 

 

关于智能制造,亚龙做了什么?我们一直在做的有这些方面:一是教育装备,通过为院校目前的实训产品进行智能制造方面的升级换代;二是院校的实训环境建设的提升;三是培养院校老师的师资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四是教育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五是为生产性的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化制造的核心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对于本科、高职、中职院校,我们专门提供关于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方案里包括背景概况、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专业建设的标准、教学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建设、产业研究体化的建设,还有创新创业学徒制等等内容。目前已经有众多高职、本科院校纷纷而至,深入企业了解,来到我们公司里进行为期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学习和体验。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我们首先要非常清楚这其中包括哪些关键岗位技术,以及在各个行业里的应用形式等。例如,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中,要有形成体系的理论与课程,要从技术理论、硬件课程,再到控制编程等方面;同时要在实践课程中考虑到课程的实际实践、项目教学、专业竞赛、毕业设计、企业实习等方面;再者,要考虑到工业机器人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层次,要分初级、中级、高级,再到专家。因此我们要不断思索,如何设计和灌输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培养课程,考虑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应用人才,思考如何建设规划院校的实训室。


目前,亚龙已推出几款智能制造实训设备,受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和销量。可以为大家介绍其中一款是“YL-399型工业机器人系统实训考核装备”这套设备,它将操作区域分为绿色(寓意安全操作区域),黄色(寓意警示操作区域),红色(寓意禁止进入操作区域),该实训考核装备是在一台机器人(品牌可更变)里面,对接各个领域/行业、各项技术运用,结合开发配套的十余个行业的训练模块,同时配套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简而言之,一台机器人就把各个行业的关键模块都可以进行转化,学校不需要买很多品牌的机器人,在一台机器人上就可以学习各种品牌机器人技术。


像是我们已规划建设的实训室案例,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而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别看重应用对象和应用设备,例如:协同生产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抛光机器人,以抛光机器人为例,现在的抛光产品对质量和工艺要求不断提升,我们正从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制造,因此专业应用人才更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


另外,在培养工业机器人的专业人才时,不仅要考虑专业建设、实训建设、课程开发,也要重视配套教材、仿真软件,以及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的智能制造设计平台。而智能制造首先要解决智能设计的问题,以“亚龙-发密科智能设计软件”为例,该设计软件平台功能非常强大,为各院校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 、自动化、机械设计、重型机械、液压气动工程、电子电工等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专业综合软件,因此一经推出,该智能设计软件在2016年就已有500多所院校开始率先使用,目前呈倍数增长的趋势在各院校进行广泛应用,而该软件分为教学版与企业版(专业版),对于院校来说价格非常实惠,这款软件可较好支撑院校关于液压、气动、电气、PLC、和控制技术方面的课程,可广泛用于学校提供直观的设计、动画演示、模拟电路分析功能,可以使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内容,增加学生对于原理和诊断功能的理解。

 

 

同时,我们与德国MTS公司合作开发的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控制造仿真系统,这套系统实际是可以自己加工的工艺系统,以及有自己的工艺设计,但同时还有考试功能、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等各种各样的功能。而我们合作的各种工业机器人的资源,包括里面的所有数据库,各个品牌的认证等,目前亚龙已经是ABB机器人的银牌价值供应商,每年有数百台机器人的合作项目,还有发那科、库卡、安川、三菱、广数等等品牌的战略合作,同时亚龙自己已推出“引路机器人”的子品牌。作为国内是第一个举办工业机器人教师大赛的企业,每年下半年与机械行指委合办的工业机器人教师能力大赛,设有高职组、中职组,每个月有各种工业机器人培训班对社会开放。


目前亚龙推出“好奇星在线教育平台” APP,这里就有工业机器人培训课程供大家在线学习,与各院校老师及时沟通分享很多的课程与资源。同时,亚龙更为实训基地的管理系统提供数据信息化实时管理模式,采取了教育云、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即学生在使用操作实训设备的时候,院校老师、校长都可以实时监控查询了解。


下面第二个方面是亚龙在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其中一些案例实践分析。亚龙自创办到现在,已有33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大概有1万所院校用户,每年大概有1000万学生在用亚龙的实训设备,其中配套的自动化专业教材目前已发行20万册,同步配套多个国家的外语版教材


宁波作为全国智能制造试点城市,首先分享的是我们为宁波地区几所院校提供的智能制造实训设备案例:


一、亚龙为宁波第一技师学院提供的手电筒生产线实训考核装置,其中的装备流程、数据分析、监控系统等具有非常典型的智能制造特点,现在院校已在实践和教学中广泛应用。


二、亚龙为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提供的“亚龙YL-1818A型工业警示灯智能制造系统”是模拟生产警示灯的整个流水线,传统生产线需要30多个人工,升级为智能制造之后只需要两个人即可。大家有时间会后可以去宁波这几所院校参观考察指导。


三、亚龙和三菱为清华大学提供的“亚龙YL-1802A型智能生产线实训装备”是根据清华大学需求设计开发的,从APP、对接MES管理系统、ERP、技术软件、硬件、智能设计、信息化管理、定单管理、信息反馈等。在联合研发打造的过程中,清华大学提到它们的场地很小,因此我们把这条智能制造生产线缩小到最小版,如果有学校要求也可以定制成放大版。


同时,亚龙为全国几百家企业、院校提供了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制造的升级改造,在他们的流程中进行改造项目,例如现在很多学校里的数控技术,既不能淘汰的情况,我们就为它们增加内容,增加MES管理系统、工业机器人模块等等;再例如为温州泵阀行业提供工业机器人改造升级项目等,这些都是亚龙为生产性的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成果和案例。


关于智能制造工厂的框架内容,大家都很清楚智能制造里面所有核心的问题,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库的建立、分析,智能设计跟ERP MES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营销工业系统、供应商对接等等的整体对接;而实际智能制造工厂又包括三个版块,一块是管理层,一块是控制层,一块是执行层。

 

 

亚龙坚持技术驱动发展,通过搭建众多技术创新平台,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目前已与很多公司为院校联合挂牌;通过“亚龙-谭建荣院士工作站”的团队研发力量,更与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等众多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开发。目前在全国设有30多个分公司,在全国和世界各地设有20多个售后工程服务站,在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亚龙也将持续为各院校提供专业建设咨询服务、专业课程开发服务、教师能力培养服务等。智能制造背景下我们既要学习日本、德国、美国的先进智能制造理念,同时我们相信国内同样有这些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与理念;因此我们希望行业内,大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让中国企业与中国制造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