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中国机器人峰会】汇博机器人杨兵:人才培养的“1+1+N”模式,服务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17-08-02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机器人峰会今年是第四届,机器人产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对于世界的重要性、对于号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汇博机器人学院副院长杨兵在峰会机器人职业人才培养论坛上谈道。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棚发展期,中国已连续三年成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作为智能制造腾飞的重要基础,工业机器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航空制造等诸多领域。然而,在产业火爆发展的同时,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却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机器人实训教学正面临诸多挑战。


此次,在5月16日峰会分论坛上,汇博机器人学院副院长杨兵作了《创新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路的探讨》的主题报告,让我们一起以汇博机器人学院15年的发展历程为例,看如何应对机器人人才培养的挑战,助力企业产业升级。


以下是演讲全部内容:


各位专家老师、各位新朋友、老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创新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路的探讨》,主要是针对目前最热的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和人才培养,提一些汇博机器人的思路和看法,供大家一起探讨。下午的汇报分五个部分,一个是对于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认识,另外一个是关于专业知识和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还有就是“1+1+N”模式,助力产业升级,再一个是汇博机器人这15年来的一个总结,是“五共同”和”五同步“。



机器人峰会今年是第四届,机器人产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对于世界的重要性、对于号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个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的技术路线图,是2015年发布的,这里面看得出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和保有量,每年都增长得很快。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现在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在本科里面东南大学第一个开工业机器人方向专业,目前已经开了25个专业。我看了我们专业目录里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一个以产品的名称命名的一个专业,也体现出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发挥关键作用。


同时,工业机器人应该是一个柔性概念的大集成者,现在不管是汽车产线还是机加工行业,或者建材卫浴一些行业,都在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倡一个柔性的概念,而它所必然的驱动就是消费升级带动的需求多元化,也必然会走这样一个柔性的概念的技术路线。


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涉及的专业面和知识面非常广泛,我们叫大专业和大综合。我们看一下左边的,像机械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机械类、数控、软件,涉及机器人模具、管理、电子电气统计、信息自动化控制,还有管理和统计这两方面,主要是工业机器人下一个阶段智能制造里面的MES和大数据管理、大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着眼于这两个方面。



从专业的角度讲,物流、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软件工程、检测技术还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都包含了。工业机器人涉及的方方面面非常多,这个是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情况,从2013年的两所,到2017年的405所。从2015年开始,增长的数量非常多,保守估计的话,今年2017年年底应该会有超过700个高职院校会开这个专业,中职、技校就更多了。


这个是分区域做统计,江苏省目前26个高职院校开设的机器人专业占46%,苏州市有5家,河南省是65%,山东是38%,安徽是39%的职业院校开设了这个工业机器人专业。汇博机器人在2001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创立以来,到2009年在苏州重新开始创业,这15年的发展,始终觉得任何一个专业,尤其是我们工业机器人专业在院校外考虑专业建设的时候,还是要从人才的培养的角度,从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方面来考虑整个专业的建设。


我们在跟院校相关专业老师聊的时候,推崇这样7步的人才培养论证的内涵,第一个我们在建专业、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有扎实的调研,这个和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相关的。比方讲广东佛山,中国大概70%的陶瓷业集中在佛山,接下来山东、河南有一部分,在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产业的院校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工业机器人方向,你的工业机器人培养要着眼于满足其需求的话,那么你肯定要培养。陶瓷里面用的最多的就是工业机器人的喷涂工艺、打磨工艺还有抛光工艺,主要着眼于这个角度;另外一个就是做实习生和毕业生的一个调查;第三个,要集专家之力来建这样一个专业;第四个,人才培养模式座谈会;第五个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第六个进行论证;第七个制定学院的学生的培养路线,可以取得的证书。


从职业资格来讲,现在已经有工业机器人的标准,我想也有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有了行业的资格认证,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人才培养。接下来我把汇博机器人现在所做的“1+1+N”模式跟大家介绍一下。



到目前为止,我们以前是讲示范校建设、骨干校建设,现在什么优质校建设,在各个专业建设的过程当中,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考虑一点就是一定是着眼于工业的需求,我们现在推出来的“1+1+N模式”,汇博机器人是当中的1,我们的地方院校作为其中的1,汇博机器人和各个地方院校能够联合为地方企业去输出人才,提供解决方案,同时由于地方企业的需求的多样化,来为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改革的意见和参考,最终实现“1+1+N”,服务地方产业。


汇博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把多年来在工业生产线上的一些经验,能够相辅相成地来做地方产业的升级,为企业提供本地化的人才输送和服务,目标是为智能制造行业培养一批优秀的职教师队伍,1+1+N的模式目前和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导委员会、机械工业发展中心,共同来推这个项目。最关键的就是与院校一起组建技术团队,服务地方企业的智能化建设和改造,这是我们的实施步骤。从今年6月份开始,到2018年9月份,我们希望在全国能够开始复制,在前期我们希望能挑选5—10所的合作院校,大家共同来探讨这种模式,因为目前这个模式现在推出来不多。


我们主要考虑到现在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改造升级,都有这样的需求。而目前来讲,很多企业确实在有这方面需求之后,没有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院校的对接,这个是我们提出的“五同步”,是专业建设要与师资培训同步,课程建设要与教材开发同步,实训室建设与实训项目开发同步,招生与就业同步,校内学习与校外服务同步。



我们目前在和院校共同建设专业过程当中,总结了“五个共同”。


第一个是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定位论证。人才培养调研是共同的,专业建设同样需要一个可行性的研究和定位,现在工业机器人比较热,很多职业院校比较热衷上这个项目,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院校都要上这个专业呢?我觉得未必,甚至很多院校其实没有必要上这个专业。


第二个是共同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教育资源和教学项目的开发,是我们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一个体系,我们经过一定的总结论证总结出来的,还有毕业设计和顶岗时期,各个方面相应的配套教材与教学资源。


第三个是共同进行实训室的建设规划,推进机器人实训室标准建设和实效性。


第四个是共同进行师资的提高和学生培养,进行现代学徒制,打造教学团队。这么多年走了很多院校,我觉得在一个新专业开设的时候,往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问题,工业机器人专业最开始的时候很多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老师,然后再带相应的学生,当然机电一体化是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但是在变成专业的时候,老师还是需要更进一步的培训和培养。另外一个基于师资培训和目前的工业竞争人才培养的需要,今年上半年,我们成立了汇博机器人学院,我们强调政校企三位一体办学,工、学、评三位一体培养和技、艺、道三位一体成才模式,来为师资培训服务,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服务,为学生再就业服务,同时为广大企业的技能人才的回炉再培训提供服务。


第五个是共同为地方产业升级服务,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1+1+N”模式。汇博机器人是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原所长孙立宁教授带领他的核心团队2001年在哈尔滨成立,2009年全体搬迁到苏州,首席顾问是蔡鹤皋院士。我们目前是工业和教育的双轮驱动,在工业方面主要集中喷涂喷釉和抛光打磨。另外在教育方面,我们目前对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还有技校,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这是公司的一个战略,双轮驱动和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这个是我们工业方面的一些成果。教育这方面,目前我们和全国400余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也是2015年到2017年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比赛的合作商,同时我们今年和十五个省、直辖市联办了工业机器人省赛、市赛。



这个是我们一些和院校合作的案例的展示,这个是机器人实验室,这里边有我们苏州工业院区与工业技术学校,这个项目获得了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部长的肯定。另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都有我们的合作实训室。


因为时间有限,我下午的汇报就到这里为止,谢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