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中国机器人峰会】北航梁建宏:“中国智造2025”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发布时间:2017-08-02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与升级,“机器换人”成为各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人才培养考验。


“机器换人”是为了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类从事更轻松更有创造力的工作,而非是完全替换人类。因此,企业不能忽视对人才培养,更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顺势着力提升国内的制造业人才培养水平,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输送一批生力军。


此次,在中国机器人峰会的机器人职业人才培养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技术与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梁建宏作了主题为《北航双创人才培养成果分享》的报告,就北航十年来的发展及取得的成绩,分享了很多北航双创关于人才培养的真实案例。


以下是演讲全部内容: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北航学生的双创故事。刚才蒋里老师和李双寿老师都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首先我想说的是,为什么CTO、CEO这么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梦想和理想,在最关键的环节是由一批极少数的先行者来完成的。而智能技术与机器人工程中心,在过去的十多年应该说已经诞生很多CTO和CEO。我想再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1999年99级的学生辅导员,我本身是96级的,1999年挑战杯的一等奖获得者,师从王田苗教授。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跟王田苗老师一起把很多学生的企业创办了起来。


我的报告,包括这么几个方面,应该有很多真实的案例跟大家分享。首先的话,我想总结回顾一下我们在过去十年里面获得的一些成绩,我们的实验室已经诞生了很多的创业公司,比如说大家所熟悉的纳恩博,到最近大家知道的臻迪发布的水下机器人,还有致导科技以及友衷科技。


这个列表,是目前我们实验室培养出来的CEO、CTO他们公司的一些情况,我可以跟大家详细地讲一讲。首先,王野的话呢,是纳恩博的联合CEO,也是我们博创尚和的前总经理。目前,纳恩博最先收购完赛格威以后,估值是12亿美元。大家现在大街小巷能看到小米的两轮车是由纳恩博来研发生产的;还有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公司叫长源动力,是一家做军警机器人的公司,它最新的估值的是5亿人民币;致导科技是一个做无人机关键模块的公司,它获得的是天津泰达和真金资本的投资,目前的估值在1个亿;博创联动是作为一个车联网的公司,中海达的投资;还有刘淼,这家公司叫友衷科技,今年刚获得数千万的A轮投资……


这些都是比较前期的获得成就的创始人。我们最新的毕业生,包括科比特航空的CTO,包括易方教育机器人的总经理,以及吴海量同学,他的故事也是非常有意思,他的小的水下机器人在CES获得了5万套的定单。


刚才那些同学可以说,有一点像刚才蒋里老师提到的,他们在过去的时候,他们都不是最爱学习、最擅长学习的学生,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愿望,有很强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一个决心。


那么我们看一看,这种文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早在1999年的时候,我们制造技术协会是一个学生社团,这个社团像北航的很多社团一样,它是在一个地下室的环境,这些老照片都是那个年代的照片。


大家可以看到中间这张照片,当时我担任的是科技实验部的部长,这个小团队为了获得一个团队冠军——我们叫做“冯如杯”的团队冠军——专门做的一个倒计时牌。这些地下室不足十多平米,没有多大的面积。但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文化在这里面,大家都非常的自觉、自主地来这里去交流学习,很多都是课外的知识。


后来我们这批人总结起来,当时想到了一个动画片,叫做《鼹鼠的故事》,很多70后、80后都看过这个动画片。这个小鼹鼠,它是一个很想动脑筋的小动物,森林里面很多动物都在观望,它们可能有各自的个性、喜好,但是只有这个鼹鼠它愿意住在它的地洞里面,它的地洞里面有很多的宝贝,它把它们挖出来去解决各种实际的问题。那么也就是,它代表了一种在艰苦的环境里面,非常执着地去做一件事情的精神。这跟创客精神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这个是1989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形成了老带新的一种模式,像我们98级的、99级的都是一个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几个代表,像纳恩博的王野、长源动力的韩广,他们都是在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应该是大学四年级、研一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这种样机的研发能力。这几个CTO稍微晚一点,他们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种系统的研发能力。在当时这种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我们的实验室在逸夫科学馆只有一个大概80平米的空间,后来我们搬到了新主楼,大概有3个50平米。诞生了最大密度的CTO、CEO累计的估值已经将近100亿,就是在那个50-100平米的地方。  


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给学生创造的一个环境,首先我们环境里面有非常多的样机,有一些东西我称之为科研垃圾,非常不舍得扔,但是它是很多的样机。我们也有自己的标语“天道酬勤,宁静致远”。这个墙上挂的呢,是一些学长的特别有成就的老照片,还有我们的规章制度,我们工具的摆放等等。


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反思的。从刚才李教授提到理论的高度去看待,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未来创造力的一个执行者。其实我跟了很多CTO、CEO都聊过,他们其实有时候会后悔,特别是在稍微苦闷的时候会后悔。其实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我们很多人选择当老师,有很多人选择了做生意。创业公司的CTO、CEO是非常非常辛苦的、非常累的。


大家这里看到的是03年的一款作品,这款作品的话,具备了一个创客,我认为是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很多老师都谈创客教育,但是创客,我认为是要分级别的。美国人的车库文化他做出来一个东西,他满足他自己。那么再大一点的话,可能有一个小的社团、小的民间组织去玩,最典型的像美国的飞来者大会,有很多的轻型飞机,其实就是车库文化的一种延伸。你卖我两架、我卖你两架,但这还是没有达到最高级别,最高级别一定是得到了投资公司的认可,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销售能力。


这款机器人是在2003年的时候,它就已经具备了产品的特征,比如说它是经过模具生产来完成、注塑的,由单线机来控制,用上位机来编程,它有个PC平台。我们很不容易找到了一台这款机器人,已经有10多年了,电池装上去还能工作,它是可以编程的。很难想象在那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投资的人,敢于把这个项目投给我这个小团队。这款小机器人的作品当时的CTO或者说技术团队也就是我们的王野同学。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经理,一个团队的带头人。



我们总结产品所谓创客的级别,就是最高级什么样才能入投资者的法眼呢?至少是经历了小规模量产级别。大家看看这个塑料模具,当时是花了将近20万的模具费。可以想象,一个投资人把20万的投资压在几个大学生身上,在那个年代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可能在现在给哪个团队拉个几十万都不是什么难事,但在那个年代,可以说CTO、CEO的“学费”是很贵的,非常的贵。


当时这个作品我们是在地下室完成的,学生自己做印刷电路板,我跟他们调了好多个通宵的程序。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知春路的南门城隍庙的小吃馆,早上6点钟的时候,我们都干完活了,很困、很困,去那里吃早餐稍微睡一会儿,把这个进度抢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创客里面最高级别的程度。


这是王野他们后来的成就,但在整个的故事里面呢,他有很多的时点,另外一个时点就是我们叫做大九机器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总结,也就是说我们很多学生去找方向,什么样的方向可能是有价值的?这是所有的老师很困惑的,因为不仅我们在找题目,投资人也在找题目,国家也在找题目。


那么这个时候的话呢,我们明显能观察到一个时点,也就是说你在荒野上求生,你要找水,有可能你下一步、两三步以后你就看到大海了,也有可能你走的方向是不对的,你走的时候是往沙漠方向走,你的公司会作死。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如果你将要看到蓝海的时候呢,你会发现很多的小溪流,而且是一大堆的平原,这里有点水,那里有点水,就这个方向有可能接近大海。


在当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2010年的时候,我们开启两轮车方向,很多反对的信息。比如说国外有赛格威,国内有乐行。我们当时不是最大的,但是我们直觉上又感觉有很多水。有的时候好像我这里能搞到点钱,那里也能搞到点钱,而且这个短途代步的方式还是很需要的,包括特斯拉的出现,那么我们就拍了一下脑袋。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讨论,就是拿到2000万你干什么,一种是把2000万拨成好几块,干点这个,干点那个。但是我和王野当时的声音就是,我们用2000万,1000万来完善产品,1000万来做推广。然后第一阶段就做1000台,1000台卖出去2万多块钱,再把2000万收回来,我们的价值马上就实现了。


这个计划证明是非常的正确,但是在这个路上,也许你可能要接近大海了,可能有另外一条河流也很厉害,它把水吸过去了。那么在另外一个时点,也就是这个时点,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卖到了美国就遭受了美国专利问题,那这个应该说整个纳恩博公司非常的幸运,因为当时我们只是一个想法,说我们能不能把赛格威收购?这当时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我们是国内的,可能只能排到第二、甚至第三,但是我们要去收购全世界第一的短途交通的团队,这是天方夜谭,这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


简单来讲就是赛格威的老板他已经不搞技术了,由于他初创的人摔死了,公司给了他的妻子,妻子不善于管理又给了一个做投资的人,投资的人也不懂技术,已经把握不住方向了。那么他就有很强卖掉的意愿,所以说当时这个交易在美国的科技界都有一定的争议,这个收购案最后就是完成了。所以刚才的故事呢,我觉得代表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作为CTO、CEO的要素,他的决断是非常的一闪而过的,而且是非常强烈的,带有很大赌博的这种层面。


第二个例子我想讲的是,很多学生的一种抉择,也就是说很多学生毕业以后,他家里有条件找很好的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等。我讲的这个例子呢,是他放弃了电力局的铁饭碗来到了北京,这是我们长源动力老总韩广,他是王野的同学。这里面最闪亮的一点是,他整个选择是完全由他自己来决断的,也就是说老师没有邀请他,家长甚至阻拦他,但是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文化在里面,他选择来北京创业,作为一个北漂。


当时他跟我讲了,他是喝醉了之后给我打的电话,这个决断我记得非常清楚。他说他回到济南以后他觉得非常的没劲,他说在北京我可以去电子城找元器件,我可以去西四找元器件,到了济南以后我没有这个环境,我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就又回到了北京,开始做他喜欢的工作,以后一直在军警行业钻研,一直成长到仿美国的这款机器人在国内大量销售,甚至卖到伊拉克。这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说他在军警行业完全靠个人的意志力和爱好,进入了公安部的视野,进入了一个公众的视野。目前他们也是拿到了很多的投资。


在这个故事里面,我想讲的就是,因为这个学生,在他的学生时代是非常叛逆的,不及格的也有,各种小毛病、抽烟都有,这里我也不怕讲,但是他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是非常、非常明确的。


第三个分享给大家的故事还是一个大牛,这个大牛很多朋友都认识,他是一个技术宅男。现在学生里面能够像这样潜下心来研究技术的,真的是越来越少了。而很多的学生愿意成为一个消费品,就是我打游戏,但是他不思考算法,他不思考这个游戏怎么生成的,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现象,他们正在成为机器人的奴隶。游戏是一个机器,而很多人愿意成为它的奴隶。


这个大牛,他是反过来的,他是在研究这个机器。我给大家看一段视频,大家可能都见过,这个是在2001年的时候,这个水中机器人比赛大家都很熟悉,非常文明。有几个实体在推,这套原型系统是由我和刘淼包括王小军三个人早在01年推出来的。机器鱼是我99年做出来的,这套系统从软件到硬件全部是刘淼一个人完成的,只是这个机构有另外一个同学帮忙。这个运动率是从我的论文里面摘出来的,后来自动化所、北大都进行了很好的二次开发。


大家可以看到所谓的创客精神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他就已经可以超越同龄人去做一些硬件的工作。比如说里面的一个存储芯片,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有一个叫做MMX的多媒体加速技术,因为当时算图像是一帧帧地算,当时电脑没有那么强大,可能只能算出来几帧,他当时调用底层的汇编员的指令,把流媒体给进行加速,加速到30帧以上。这都是他早先做的工作,还包括早先的ARM嵌入式系统教材,王老师团队的教材,其实主要部分是他来帮助完成的。


这样的一个宅男,他一直是非常的专、非常的专。他们最近的方向是汽车电子,这是他们公司的一个产品,整个智能仪表国产化,和上汽、北汽这样的一些大公司合作。


讲了很多例子,这几个例子都是比较牛的。因为北航生源也还可以吧,考进来的都是硕士,都是保送的,可能大三、大四科技活动都很好。我接下来想讲的例子,这个同学他其实是我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他最新的作品是由臻迪公司推出来的叫做PowerRay的水下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的话,大家可以先看看,是用在水族馆、游艇,包括个人的潜水、浮潜、冲浪等等各种水下运动的一个水下大将,他们的口号叫水下的大将,也可以钓鱼。还有一个集成的探鱼雷达、水下图像,还可以做接驳VR的眼镜等等。


但是这个产品经理,他最早只是我们实验室的一个见习生。当时面试他,我给他出了一道很底层的题,我们实验室有一天在装修,我说那个射灯你帮我装上去,我就考他,我就在想这个小伙子他是去找工人来做还是自己做,还是干不下来。最后他是买了器材自己一个人把灯全部装上去了。


这里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不是所有的创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成为CEO、CCO的。这样的一个小孩,他学习能力非常强,尽管他基础并不好。他是北理工的函授,硕士也是函授,他一直跟这些硕士、博士在一起,他要学习,慢慢地学习。最后的话,他的这个作品吸收了很多我们实验室工程的因素,他帮助臻迪事业部,完成了整个的作品。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无人飞行器的,我们可信赖的飞行机器人。在这样一个创业活动中,它是长达十年的一件事情。因为飞上蓝天是实验室的一个梦想,就像人工智能一样,是很多人的梦想。刚才蒋老师讲了,是一个平台性的技术,因为无人系统的话本身是一个平台性的技术。通过这么十年的积累,才把这样无人机、无人车的硬件系统搭建出来。现在也一样,现在我认为人工智能也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它需要大量的积累,比如说无人机的视觉大量的积累,无人机的导航大量的积累,它才能达到商用。


人工智能也一样,很多地方汽车量非常的大,怎么样能够变成小绩效量的、可以迁入式的模块化的?商机都在这里面。刚才蒋老师讲的那个已经大量的淘汰人的,都是商机。那么我想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保持了激情、保持了效率,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这样的一种生活的状态。但是我们中国未来的创造和“2025”的中国智造,肯定是需要这样的人。



这是我们实验室最新的一些作品,包括软体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就是工业上用的,可以抓生活日常用品的。我们的仿生机器人,这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完成的,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我刚才说的选择方向,那么对于培养学生来讲,我们还要给他选择难度和深度。也就是说,我一般鼓励学生做他跳起来能够得着的事情,如果这个事情我帮他判断以后,他跳起来也够不着,甚至我们老师都够不着,我一定不会让他做。我会让这个大一的学生,根据他的基础,选择一些他跳起来能够得着的事情,他跳两次、三次、四次,他慢慢地就接近高级的创客水平。


每年都通过服务杯都选送一、两个项目到挑战杯,今年有两个上挑战杯的种子项目,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这是关于给学生选题。因为时间有限,我的报告也是讲了很多的现象,并没有给很深的梳理,谢谢大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