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机器人峰会 >> 大会新闻

【中国机器人峰会】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刘明雷:智能制造抓住两个核心就够了!

发布时间:2017-08-02发布人:中国机器人峰会

智能制造是当今大热的话题,国家、企业都在为实现智能制造而努力。在促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一些非营利性的平台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便是这样一家非官方、非盈利的研讨平台,在工业4.0时代,致力于深度研讨设计、生产、产品和服务等的智能化,为探索兴业强国的发展新路径贡献智慧。


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邀请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秘书长刘明雷在“智能工厂”论坛作了《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成立两周年回顾及2017年工作计划》的演讲,介绍了百人会的工作及成果,并分享了百人会都智能制造的独到理解。


刘明雷,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专家联盟发起人,落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战略,组织德国工业4.0商务考察、日本“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研修、美国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国际商务研修和项目引进,组织智能制造领域专家联合编撰《智能制造实践之路》系列丛书。


以下是演讲全部内容:


大家好,今天下午的分论坛,也是这两天行程安排里面的最后一个分论坛。我们专门针对智能工厂这部分内容,邀请一些专家从不同角度做解读。我先从百人会的角度,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们这两年,专门针对工业4.0智能制造做了一些浅显的工作,也算是借大会的机会给百人会做个广告。



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百人会的情况。这个大的背景我就不跟大家讲了,因为这两年大街小巷,对2025、智能制造有各种解读,各种提法也都很多。我就简单说一下我们成立的百人会是个什么性质?大家可以理解是专家智库联盟这么一个概念。也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还有一些企业的实际需求,打造创新型的服务平台为大家对接,筛选业内最好的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参观学习工信部、科技部立项推广的一系列试点示范企业,帮大家做甲方和乙方的沟通平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国际一流联合智库。


结合十三五智能制造规划,我们今年年初定了五大计划。一个是在务需的层面上,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我们有一个研究出版计划。以智能工厂标准化为例,从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不同角度出发,研究组对此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出版研究报告。


然后结合试点示范企业推广,会组织一些游学考察(考察培训计划),比如说针对工业4.0德国方向,针对日本先进制造业机器人方向,针对美国科技创新(工业互联网)这个方向。刚才也给大家发了一些我们今年9月份去美国科技创新之旅的一个文件。到时候我们会请中科院的院士,包括我们协会秘书长、相关专家领队,组织考察培训。


第三个就是基地转移计划。大家也知道,今天下午,包括上午主会场有市场需求对接交流会。我们也结合刚才讲的地方园区政策,比方现在最火的京津冀、雄安新区协调发展一体化技术转移,或者非首都功能转移承接,我们当然以智能工厂为核心,或者工业4.0相关解决方案来对接转移,这是我们的重点。


第四个我们有一个遴选发布计划,最后会简单说一下。这个就是我们针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每年做一个“智造百强榜”发布。


最后还有一个对接帮扶计划,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百人会这个专家联合智库平台,帮大家对接服务(智能化转型)刚才讲了从甲方角度来讲——找出行业做得最好的示范企业,进行对标学习。从乙方来讲,就是筛选出具有支撑能力的为甲方智能化转型提供交钥匙工程的优秀产品和服务机构,让大家少走弯路,减少前期的沟通成本。比如说我们6月份要去杭州搞一期研究班,重点考察老板电器、娃哈哈集团,还有吉利汽车,学习这些标杆企业在智能工厂方面实践探索的先进经验。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些企业。


但大家可能平时都是从应用层面上面了解,我们则会针对智能工厂角度,从生产、制造、设计这些不同的环节,包括现在最新的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出发,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响应,制订出适合我们个性化的产品。比如说汽车,现在有些领域已经实现了个性化的定制。最后我们帮扶计划就是说,帮大家找到最好的客户,也推荐给这个行业(甲方企业)最好的解决方案和对标学习对象。研学班会请专家给大家讲讲,从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各个角度作一个解读。这是我们最近两三年的一个工作计划。


由于时间关系,百人会的工作计划就不给大家详细讲了,就过一遍,这是我们几个指导单位、理事单位,研究院、清华大学实验中心、北航高校数控加工中心等等。这是我们现在一个组织架构,这些就不跟大家讲了。这个是我们核心六个院士顾问。其中之一就是浙江大学的谭建荣院士。昨天谭建荣院士,大家也听了他的报告,比较熟悉;还有李伯虎院士,他是国内第一个提出工业云、制造云的,航天云网现在也在全国推;我们的核心专家委员会,有两个专家主任,一个是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范玉顺教授,一个是北航航天航空大学刘强老师,还有一些863、973相关行业专家,现在我们通过两年积极筹备,专家会员已经超过100人。


这是我们现在的会员单位,去年组织行业活动,这是开的筹备会,我们2015年在北航开的成立大会,这是我们针对地方产业转移,在沈阳开的智慧城市、智慧产业论坛。上次也是请了我们协会秘书长王继宏王秘书长做嘉宾主持。这是我们针对天津滨海新区对接帮扶设立云制造院士工作站,这个中间的就是李伯虎院士。这是我们针对这个匠心之旅,专门组织去山东曲阜的研究培训班。这是我们去年8月份在青岛组织的,走进青岛智能制造研究方案。我们去了6个单位,海尔、青啤、红领集团,宝佳、力鼎这是两家机器人公司。这是我们组织去日本考察研修,去了名古屋大学、丰田元町工厂。今年我们12月份也会组织一次。这是去年工业展的时候我们组织的。


这是我们针对智能制造一个简单理解。我就说一句,大家应该对智能制造都有理解,都有一些看法。我们认为智能制造抓住两个核心就够了,前端就是以智能化生产为核心,后端就是以智能化服务为核心。不管是云计划、物联网相关的一些手段或者技术,抓住这两个核心,应该说智能制造就可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去实现。


因为今天来的可能大多是偏中小企业,我就自己这两年的一些体会,给大家作一个分享。首先就是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的说法,企业首先目标要活着,不管小企业还是科技创新型企业,还是说孵化器相关的不同类型,第一要活着,要有利润。所以说,我们做任何项目,就是互联网+,现在都是免费模式,但是免费模式里面肯定有不免费的部分。把不免费的东西植入到免费模式里面,具体怎么做,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不管怎么讲,第一步要有利润。


第二个才是现在说的互联网口碑相传。你有了核心产品,能够有利润,不管服务的产品,还是基于专利的产品,有了利润之后,你再讲口碑,通过以点盖面来辐射行业,或者说向单项冠军角度去发展。最后你如果是有品牌服务,这就算第三个层面,全国各地就可以发展经销商、代理商,最后才是平台,像现在比如说腾讯、京东,阿里都在谈平台。但是我们现在大家创业都盲目的,开始就想先做平台,其实应该是倒过来的,最后一步才是平台。


这个我就不跟大家讲了,这是我们今年年初召开的发布会,刚才我们说的一些专家都在这个里面。今年我们针对智能制造,也是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做一个发布。我们针对国家制造2025相关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现在最新的推进计划,我们针对十大领域里面,又选择了5个方向。还是刚才讲的,做对接帮扶,把最好的产品拿出来,然后找最好的甲方用户,让大家参观学习,这是我们一个初衷。


具体我就不说了,我说一下几个条件。首先我们必须要找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服务方案。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民族企业,培养具有核心专利的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比如说,上个星期刚刚试飞的大飞机919,就是因为前30年运输的计划调整。所以说,现在大家都在思考这个东西,永远要有自己的杀手锏。现在大飞机计划得到了举国上下的响应。


从企业来讲,不管是服务型,还是专利型的,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真东西。就像刚才讲的,首先你要活着,因为你是企业。


第二个角度,我们要从行业找出来好的,一定要有美誉度的。比如说你是专门服务500强企业。


这是第三个,我们必须找单项冠军。我们目标是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找出来或者培养出来单项冠军,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注册公司不低于5年、产品不少于5种的代表性企业,这是我们一个更低的要求。


最后我们会和《中国信息化》杂志作一个发布,这是工信部主管的杂志,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协作,由我们秘书处来承办,共同发布。领军人物TOP10,创新人物TOP20,示范培育30强。



还有我们要重点发布“智造专利百强榜”,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我们要针对创新型企业、传统企业,找出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杀手锏,那就是我们要做百强榜的专利发布。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的核心产品能拿出来亮剑,我们欢迎,也帮大家一起做推广。这是我们秘书处从百人会角度的一个想法,首先共享,然后共建,最后跟大家实现共赢。从做人的角度来讲,首先是诚信,咱们大家都讲跨界打劫,实际上我们讲跨界融合。因为有一个上线和底线,我们是做平台,帮大家对接。这是我们的一个设想。


谢谢大家。

返回